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多米尼克国 >> 地形地貌 >> 正文 >> 正文

高贵的商人伏尔泰澎湃在线

来源:多米尼克国 时间:2022/12/11
                            

原创东评君东方历史评论

撰文:杨靖

《东方历史评论》

“他认为自由与商业互为依存相互推进;其次,他相信个人的欲求无意识地与公共利益合二为一;最后,他坚信商业和奢侈能够使人类社会迈向文明,并最终推翻专制制度。”

腓特烈大帝(-)曾言:令他平生倍感荣幸的有两件事,一是他人生的最初三年能够生活在路易十四时代,另一件则是他能够和伏尔泰(-)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伏尔泰被他的传记作者、英国作家托马斯卡莱尔称为“迄今所知最富有的文人”——并且断言“他从著作中没有获得什么钱,但凭借漂亮的理财能力却积累了一宗可观的财产”。年,伏尔泰在写给银行家友人的信中也自诩道:“我生来相当贫穷,却又投身于一个乞丐的行当——在纸上涂涂写写,即让-雅克卢梭的行当,而现在我拥有两座庄园,两栋漂亮的房子,每年7万锂的收入,手头还有20万锂现金,以及一些来自王公的馈赠,我克制自己不去数有多少。”据说伏尔泰临死之前,他的年收入是40,塔勒(银币),总资产在法国可入富豪榜单(一说可进入前20名)。

研究者普遍认为,在18世纪思想家当中,伏尔泰与亚当斯密贡献最为卓著。后者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而伏尔泰的贡献主要在于尽其所能破除世人对商人及商业的偏见,并预言贵族的没落和商业社会的兴起乃是人类文明进展的必然结果。尽管作为商人,伏尔泰不乏为人诟病之处——为追债屡屡与人对簿公堂——但他在经济思想领域的探索和商业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使得他无愧于“高贵的商人”这一称号。

1

伏尔泰于年11月21日出生在巴黎,次日在教堂洗礼并被取名为佛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的母亲玛丽-玛格丽特多玛是巴黎高等法院书记官之女,他的父亲佛朗索瓦阿鲁埃则是国王顾问、巴黎夏特莱公证人。据历史学家考证,伏尔泰的先祖在15-16世纪是普瓦图省的皮革商。伏尔泰的祖父于年迁到巴黎开设一家呢绒和丝绸商店,并迎娶一位呢绒富商之女为妻,这使他拥有足够财力在年为其子(即伏尔泰之父老阿鲁埃)购得夏特莱公证人的职位——在当时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公证人制度初创于意大利,大约在12世纪后期自意大利传入法国南部城市,之后遍及法国全境。年,国王路易九世在其处理司法事务的巴黎夏特莱宫任命60名公证人,此后巴黎公证人一直在夏特莱执业,并被称为“夏特莱公证人”。

伏尔泰

老阿鲁埃为人低调,做事谨严,擅长交际,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巴尔扎克年在《公证人》一书中对这类人物有极为精彩的刻画。其长子阿尔芒的教父是黎塞留公爵,教母是圣-西蒙公爵夫人,公证人老阿鲁埃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后世学者普遍认为伏尔泰不仅继承了其父的高智商和精明的理财之道,也继承了老阿鲁埃担任公证人时积累的人脉——这两者都是伏尔泰成功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年代,由于写诗影射宫廷淫乱,伏尔泰被摄政王两度投入巴士底狱,后来又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但想不到这一机缘巧合却成为他人生的一大转折,让他从此走上富兰克林所说的“财富之路”——到达伦敦的第一天,伏尔泰赶到银行取钱,结果却发现那家银行倒闭,而他的好友博林布鲁克恰好又外出度假——日后他在给好友梯尔奥(Thieriot)的信中说:“我当时身无分文,重流感又把我病得死去活来。我简直近乎绝望。”在他走投无路之时,他幸好遇上丝绸商人法肯纳(Fawkener),由此获救,与后者的谈话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他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

巴士底狱

伏尔泰第一次成功的商业营销是在英国预售他的剧作《亨利亚特》四开精装本。由于担心销路不畅,之前他曾写信给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我能否请求你,运用你在爱尔兰的信誉,替我介绍几个《亨利亚特》的预约者。它完成已久,只因乏人赞助而迄未出版。”但结果出乎意料:这次的买卖大获成功,预订本悉数售完。伏尔泰本人在掘得人生第一桶金后也发现:财富乃是个人独立自由的重要保障,而致富之道也并不玄妙——以他的智商和才能,可谓易如反掌。

伏尔泰喜欢交友,为人仗义,善于经营关系,在英国上流知识分子中很受欢迎,例如诗人蒲伯和汤姆森,哲学家贝克莱和科学家哈维等,皆乐意与之往还。居留伦敦期间,伏尔泰获邀参加牛顿葬礼,随后采访牛顿侄女康杜特夫人,而关于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也由此不胫而走。当时的伦敦充满投机氛围,尤其是名噪一时的南海公司泡沫事件,累及千家万户,其中不乏笛福、牛顿这样的“明智之士”——据说牛顿的名言是“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这一事件令伏尔泰深刻领悟到,钱财是哲学家的宝藏,也是他化解命运波动性的护身符。于是此后他便努力运用个人才智去深入研究商业和金融,着力构建政商关系网,并因此而获得巨额报酬。

牛顿

年初,回到巴黎之后,伏尔泰结识了两位大金融家帕里斯(Paris)兄弟,他们奉劝伏尔泰利用他父亲的遗产作些投资。与此同时,伏尔泰又成功地收回一些欠款,积累起一小笔财富,于是将其悉数投入法国财政总监勒佩尔蒂耶-德福尔设立的政府公债彩票中。伏尔泰在这场投机中大发横财,这也是他原始积累的真正起点。照传记作家的说法,此时“他的皮包中装满合同、汇票、期票、国家的债券。要在一个文人的皮包中寻到这么多的这类文件当然是不容易的。”更令伏尔泰喜出望外的是,由于他在英国取得的名誉和声望,法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尽释前仇,决定奖给他一笔高达两万法郎的“年金”,俾使其“无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

很显然,伏尔泰并不是一个甘愿让资金“沉睡”之人。在巴黎稍作考察后,他立即将彩票投机及历年积累所得的巨款投入到商业贸易中,以求获利更多。他首先从事的是“巴巴里贸易”,即通过商业代理人将北非的小麦贩卖到价格更高的西班牙和意大利,这桩贸易利润相当丰厚。此外,他还通过权贵家族牵线搭桥,参与西班牙加的斯港转口贸易。法国商人在这一港口以法属殖民地如圣多米尼克出产的可可、糖、烟草等商品,交换来自秘鲁或墨西哥的黄金、白银——据说伏尔泰从加的斯贸易中获得了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收益。

上述贸易收益高,但风险也大,海难事故和代理人的操作失误,都会给伏尔泰造成损失。但帕里斯兄弟的军需供应生意则安然无虞。从年起,伏尔泰将自己的资金委托给他们全权打理,参与向军队供应草料、呢绒、粮食等军需品,收益不菲。当然,与商贸收益相比,伏尔泰更钟意于彩票、奖券之类的“意外之财”。某一次,洛林公爵发行类似政府公债的奖券,他第一时间赶去购买。听说非洛林当地居民无权购买,他急中生智地回答:“我名叫阿鲁埃(Arouet),洛林就有个叫阿鲁埃(Harou)的村庄!”——当地人无言以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把奖券买走。可见伏尔泰的商业天赋,丝毫也不亚于其文学才能。除此之外,他还擅长推销术,像推销自己的作品一样,推销自家工厂里的产品:他开办织造丝袜的工厂,把第一双产成品寄给旭阿索公爵夫人。为此他竟不惜动用自己的诗歌作诱饵,也可算是一种“有文化品味”的推销术。

值得一提的是,伏尔泰一向鄙视那些以欺瞒手法逃税之人,认为“手段卑劣、人格低下”,而他本人,则更擅长钻“政策的空子”。年,伏尔泰以外甥女丹尼斯夫人的名义购买边陲小镇费尔奈,因为她是一个小贵族的遗孀,可以享有免税特权。伏尔泰以此为借口,提出免除地产交易税、兵役税、十一税等各类税赋。兹事体大,当地官员不敢定夺最终,乃提交到巴黎高等法院。结果在权臣舒瓦瑟尔公爵和蓬巴杜夫人的调停之下,伏尔泰竟然如愿以偿——由此可见,拥有惊人的人际关系网络、特别是保持与上流权贵的密切往来,是伏尔泰商业成功的另一大奥秘,尽管他自己他从来不愿承认,甚至时常刻意加以隐瞒。他本人的说法是——他一直在追求财务自由,以至于不择手段,因为他深信:没有财务的自由,就没有精神的自由。

年代,伏尔泰年收入高达7万锂——考虑到巴黎熟练工人一年的收入至多不过锂,可见他已厕身巨富的行列。与夏特莱夫人私奔至西雷城堡后,他花费巨资修缮府邸,扩充化学实验室,据说仅购置科学实验仪器一项,花费便高达数万法郎,令到访的法兰西学院院士莫佩尔蒂等人瞠目结舌。当然,伏尔泰生性乐善好施,尤喜奖掖后进,在此方面支出亦不在少数。比如友人狄德罗主持出版《百科全书》,由于作者权益得不到认可且缺乏有效的版权保护,20余年辛劳只获得区区8万锂回报,一家人生活拮据。伏尔泰一直为狄德罗等启蒙文人的遭遇打抱不平,并慷慨相助。而他在文坛获得的声望反过来对他的商业活动也有助推作用,可谓相得益彰。年,应国王腓特烈大帝之邀,前往普鲁士宫廷担任“侍臣”,很大程度上便与此有关。

2

尽管腓特烈大帝为表崇敬景仰之心,赐予伏尔泰一笔不菲的年金,但出于商人的本能和爱好,伏尔泰在坚持著述的同时仍“不废生意”,并屡有斩获——直到他与犹太商人赫舍尔(AbrahamHirschel)合谋,试图投机萨克森(Saxon)债券,结果阴谋败露,一无所获,令这位“帝师”名声扫地,并因此而被逐出普鲁士宫廷。

众所周知,尽管伏尔泰十分富有,但是他的财富并非源自他的文学创作——因为他的书总是被盗版,无利可图;他写的戏剧的确能挣钱,但他通常以之赈济贫穷的演员。他真正感兴趣的是类似今日华尔街金融大鳄操弄的投资组合,因此在听说一个能有超额利润的投资项目后,他当机立断,决定像当年在巴黎一样故伎重演。

根据《德累斯顿条约》(TreatyofDresden),萨克森财政部必须使用黄金向普鲁士持有萨克森债券的人回购债券。因为这些债券的真正价值远远低于其票面价值,所以这一做法自然会导致投机行为,这令德累斯顿方面大为不快。腓特烈大帝很快便下令禁止其国民进行此类投机。伏尔泰身为宫廷侍臣,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悍然决定以身试法。他在“无忧宫”秘密约见赫舍尔,付给后者一大笔钱——其中一部分是以巴黎银行支票的形式支付,让犹太商人去德累斯顿购买这种债券。然后,伏尔泰打算把这些债券偷运出德累斯顿,带到柏林去兑换成黄金。出于一贯的商业谨慎,伏尔泰要求赫舍尔将与债券等值的钻石存放在他的寓所作为担保。事成之后,赫舍尔可以得到35%的佣金。按照伏尔泰的如意算盘,该计划堪称完美。

腓特烈大帝

孰料赫舍尔刚刚动身前往德累斯顿,就有风声说腓特烈大帝已秘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qijunrb.com/dxdm/11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