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exKennedy
译者:
月半洛夫维奇据统计,NBA球员职业生涯的长度普遍在4到6年之间。换句话说,当球员们宣布退役时,他们的人生才刚刚起步。然而很多人脱下战袍后便陷入迷茫,不知何去何从。这是因为他们此前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打球这一件事情上了。
这就是为什么NBA球员工会定期为现役及退役球员提供生涯规划指导、安排他们参加一系列课程,从而保证球员们在退役之后找到新的出路。这其中就有一门名为“体育解说U”的课程,该课程特别为球员开设,自年开班以来,每年都会在雪城大学定期举办。按照规定,球员要想参加这项课程,需缴纳美元的报名费,不过当他们开始课程学习时,学校就会把报名费退回来(也就是说这项课程是完全免费的)。
集中培训的几天时间里,整个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凑。学习期间,球员们需要听特邀发言人的讲座、边看比赛解说边做学习笔记、在大量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才。他们会模仿电台解说中“赛事解说员”和“特约评论员”的解说风格,然后试着解说近期某场NBA总决赛的第一节比赛。接下来,他们会和一名现役解说员搭档,在镜头前真刀真枪地解说完一整场NBA总决赛,从而让自己积累电视转播的经验。此外,球员们还要在演播室里、对着镜头提升自己的模拟辩论能力、球员采访能力以及赛事分析能力。
结束了“体育解说U”课程的学习之后,每位球员将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样片,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们进行采访、分析、电台节目辩论以及电视转播时的情况。如此一来,当他们日后进军媒体行业时,球员们就可以利用这份样片向电视台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谋到一份差事。
在“体育解说U”课程的帮助下,许多退役球员在解说行业中得到了一份工作。去年,NBA球员工会职业顾问RichRinaldi在接受《体育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有81%的课程参与者“在结束了自己的NBA生涯后得到了解说工作。”这门课程的毕业生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球员解说,其中就有查尔斯-巴克利(特纳体育)、沙奎尔-奥尼尔(特纳体育)、卡隆-巴特勒(ESPN)、莱恩-霍林斯(ESPN)、理查德-汉密尔顿(NBATV)以及布莱文-奈特(福克斯体育东南分区)。
本期HoopsHype网站特别策划栏目,我们想带领各位读者探寻球员转型成为解说员背后的故事,所以我们邀请到了几位老朋友,让他们来聊一聊职业上的变化,聊一聊他们人生第二段职业生涯的利与弊。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几位受访者的履历。
-多米尼克-威尔金斯,名人堂成员,NBA职业生涯打了15个赛季。他不光是亚特兰大老鹰篮球事务方面的副总裁,同时还在过去十年间就职于福克斯体育东南分区电视台,在老鹰队的电视转播中担任战术分析员。
-昌西-比卢普斯,NBA职业生涯打了17个赛季,年加盟ESPN。他在《NBACountdown》节目中担任演播室战术分析员,参加了ESPN年NBA选秀大会的直播活动,曾为ThePlayers’Tribune网站供稿,参与了多档ESPN节目的录制。
-卡隆-巴特勒,NBA职业生涯打了14个赛季,加盟ESPN后成为大学篮球比赛的战术分析员。他曾合作主持过一档福克斯体育的电台节目,参与了ESPN的NBA选秀大会报道工作,曾经担任过光谱体育的湖人赛事特约分析员,曾为ThePlayers’Tribune网站供稿。(巴特勒参加过“体育解说U”的课程)
-马特-布拉德,NBA职业生涯打了11个赛季。当年还在NBA打球时,布拉德便经常利用暑期时间在电台转播中担任休斯顿彗星队比赛的特约评论员。退役之后,布拉德成为休斯顿火箭队的特约评论员。
-莱恩-霍林斯,NBA职业生涯打了10个赛季,加盟ESPN后成为一名战术分析员。他曾参与多档ESPN电视节目的录制(其中包括《体育中心》以及《第一镜头》)、参加过多档电台节目(其中包括《GolicWingo》以及《JalenJacoby》)。此外,他还担任了多档电台节目的嘉宾主持。(霍林斯参加过“体育解说U”的课程)
昌西-比卢普斯:“在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五年里,我已经开始朝三个方向开始做准备:出任球队高管、接过教鞭以及在电视台工作。赛季结束后,我每年夏天都会联系很多人,尝试在这三个方面积累经验,这样我就能为今后走上这几条道路做好准备。当我真正宣布了退役,我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想立刻接手教练或是球队高管的工作,因为我想多陪陪家人。我总算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这样我就能多陪陪我那两个念高中的女儿。在电视台找份工作意味着我能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事实证明,这份工作我选对了。只要是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一旦开始从事某项工作,我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我很高兴看到自己干得还算不赖。”
卡隆-巴特勒:“当你处于待业状态时,只要身份介绍中带上一个‘前’字,你就很难进入一片新天地,其他行业的大门也很难为你打开。所以我提前做好打算,决定利用好这些培训课程。NBA球员工会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培训课程,我连续两年参加了由雪城大学开办的‘体育解说U’课程。接着我又参加了NBA球员工会组织的‘前篮球训练营’,负责担任场边的评论员。在此期间我不断学习分析比赛的方式、在快节奏解说中精炼我的表达能力,从而让自己真正进入这一行。我非常热爱解说工作。一直以来我就很喜欢解说这份职业,当我开始担任解说后,我爱上了这份工作。你可以在解说中讲述同行们的故事,也能利用解说这个平台教会观众一些道理,做解说真的特别棒。”
多米尼克-威尔金斯:“当年我还在打球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一名解说。就算我宣布退役之后,我也只是朝着进入球队管理层这个方向做准备。我当时一门心思就考虑这一件事。直到福克斯电视台想让我在演播室内讲解一下战术、问我愿不愿意来,我才终于有机会上电视。我总是和其他人打成一片。我是那种擅长社交的人。当时我盯着电视,心里默念道,‘做电视节目就像是和我的朋友在那儿聊天。只不过你需要面对镜头开口讲话罢了。’我先是在演播室担任战术分析员,然后一步步成为现场转播记者、跟随球队在场边进行评述,最后成为赛事解说员。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事情了。我的解说生涯是从演播室起步的,我在那里工作了四、五年。”
马特-布拉德:“当我意识到我的NBA生涯马上就要到终点时,我发现打球的时光实在是太美妙了。我不想让这种美妙的感觉就此终结,于是我在那儿想,‘我怎样才能继续这样的生活呢?’在此之前,休斯顿彗星队赢得WNBA总冠军的这几年里(从年到年),我每年夏天都会在电台担任解说。当我在NBA赛场继续征战的时候,我已经在电台解说了四年彗星队的比赛,这样的经历让我积累了不少解说经验,最终也帮助我完成了职场转型。我应该是最早一批利用WNBA这个舞台来锻炼自己媒体解说能力的NBA球员。我当时甚至还要签署一份报表,声明火箭队每年夏天支付我美元的电台解说费用并不是为了压缩球队的薪金空间。我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签署这份文件的球员。如今,我遇到不少球员向我讨教签署这份声明的经验。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常见了,NBA经常会将WNBA联赛(以及发展联盟)作为许多新鲜事物的试验场。”
莱恩-霍林斯:“我在参加NBA球员工会开办的‘运动解说U’培训课程时心里在想,‘我就是过来试一试,看看这门课到底讲的是啥。’结果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当不错,我也很喜欢这次培训。自那以后,我才真正把这门课程当成一种挑战。我想从事解说工作,我想成为解说员中的佼佼者。从那时起,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解说行业。我喜欢做解说,这是我热爱的事业。当你坐在演播室里、感叹自己进入到人生新阶段的时候,这真的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现在我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但愿我最后能在解说行业里有一段更加成功的职业生涯,但愿我在这里收获的荣誉比打球时期更多一些。”
多米尼克-威尔金斯:“我喜欢解说,因为这样我就能近距离观察比赛;这就是促使我继续从事解说工作的一大原因。时至今日,我依旧热爱比赛,我依旧想要参与到比赛中去。能在镜头前发表我对篮球的看法,能有一帮(愿意听我想法的)观众,这是我做电视转播以来最喜欢的地方。真的太棒了,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我跟朋友聊天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电视上去,这种工作非常有趣。”
昌西-比卢普斯:“你在NBA打球的话,你会经常上电视,所以我(第一次做解说)并不是很紧张。但我很快就意识到,这(以球员的身份上电视和以解说员的身份上电视)完全是两码事。当解说是一项全新的事物。我得承认,自己一开始当解说确实有点儿焦虑。我当时想好好表现自己,争取在这一行闯出名堂,所以我赛前准备得有点过了头。我会时不时回顾以前的解说,看看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每当我回顾第一场解说时,我都会感慨,‘天呐,我真的进步了不少!’比起当时,我更有耐心、也更有信心了。现在我知道当好一名解说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从中学到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你要预先做好调查,还要提前学习你要用的解说材料。”
多米尼克-威尔金斯:“如果我现在坐在这儿,告诉你我解说第一场比赛的时候一点儿也不紧张,那我肯定在说谎(大笑)。我想任何人在那种场景下都会有点紧张。不过我觉得适度的紧张反而会对你有促进作用。你刚上来解说头四场、头五场比赛,肯定会很紧张。但是过会儿你就会觉得自在多了,你会开始放松自己。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哦,我只需要聊聊我知道的东西就好了。’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我敢百分之百向你保证,你肯定没问题了。”
卡隆-巴特勒:“‘体育解说U’课程让我提前做好了准备,我在培训中就了解到了,做好解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很多人以为,‘我去,我在NBA打了那么久,我当然知道该怎么去解说。不就是聊篮球嘛。’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观点没问题,但是你得学会如何不让自己的解说失控。你需要在解说过程中讲清楚谁在何时何处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需要在观众面前讲清楚自己的观点,而且你要用最为自然、最富学识、最有说服力的方式讲清楚自己的观点,因为很多时候留给你讲解的时间非常有限。”
莱恩-霍林斯:“哥们儿,我真的非常感谢NBA球员工会。我跟你说,在我参加‘体育解说U’课程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退役以后该干什么。换做以前,我会说,‘我不知道啊,也许我会当教练吧?’可能我会尝试做这做那,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解说。我在这方面压根没有考虑过。不过参加了培训课程后,我深有感悟,我意识到自己不光可以从事解说行业,而且我在这方面还颇有天赋。说来也好笑,现在我当了解说,我身边的好朋友都说我生来就是为了当解说的。他们会说,‘这就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莱恩!’他们会乐不可支地看到其他人在电视节目中跟我辩到面红耳赤,因为(以前我和朋友们争论话题的时候)那些人的表现和他们如出一辙。一直以来我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大笑)。很高兴看到自己在电视节目中熟练运用了早就学会的一项生活技能,然后还凭借这项技能取得了一些成绩。这真的非常酷。”
马特-布拉德:“我参加过ESPN举办的‘梦想工作’电视真人秀,这大概就是我参加过的‘解说训练营’了。我从ESPN的工作人员那里学到了不少解说经验。我们那个时候参加的真人秀是一档每周播出的电视节目,所以工作人员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们灌输大量的东西。整个过程还是很有趣的。你在解说培训学校学到的东西非常重要。你需要不断消化、进而提升自己的解说表现。作为曾经的职业球员,我们之前一直专注于训练自己的运动能力。由于是电视真人秀,所以节目里面的戏剧效果或者是辩论环节会为你的解说生涯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打球和解说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卡隆-巴特勒:“相似之处太多了。无论你是打球还是做解说,你都要变成一个多面手。你需要和身边的伙伴们搞好关系,因为没有他们提供给你的信息,你必然在这个行业里举步维艰。你需要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但同时你也要让别人尊重你。就跟你打球的时候一样,你需要用自己的实力和表现打动对方,让其他人尊重你。”
马特-布拉德:“我同意巴特勒的说法,相似之处确实很多。我这会儿接受你们的采访,实际上我正和电视转播的团队一起享用晚餐,我们正在商量明天的电视转播,这种讨论会就像是球员们的赛前热身投篮。我们会考虑说哪些话题、用哪些图片素材、什么时候需要做个停顿,方方面面都要考虑。这就是我们的赛前热身。区别在于,我们不是在提高篮球水平,而是在提高解说水平;我们会按照解说的流程走一遍(而不是按照比赛流程走一遍)。当你是一名球员的时候,你在场上需要做到随机应变。而我做解说也需要随机应变——要跟随场上的形势作出反应。两个半小时的电视直播中,我们没有台本,只能根据你看到的情况随机应变。可以说这一切都是肾上腺素飙升后带来的反应,不过这和打球(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反应)还是不尽相同的,但归根到底这也是一种临场反应。作为曾经的球员,这种临场反应带来的快感让我很受用,我在解说中收获了很多乐趣。”
多米尼克-威尔金斯:“在我看来,做媒体人跟打球有很多相似点。你需要(为每场比赛)做好准备、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每个赛季你都需要学习新技能、争取有所进步。另外,你还要懂一点战术。他们经常会对我说,‘你自由发挥吧’、‘请你讲讲为什么场上局势出现变化了’、‘能解释一下刚才这个回合为什么会有变动吗?’你在解说的时候要学很多方面的知识(就好像你在打球的时候每个赛季都要努力变得更好)。”
昌西-比卢普斯:“过去我会研究一大堆的录像带,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我不光会研究某位球员的表现,我也会研究整支球队,为的就是搞清楚他们打球时的理念还有喜好。在这些知识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从球员到解说的转型,因为我可以对球员和球队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他们的优缺点。此外,我和许多教练的关系都很不错,我也知道他们场上的理念以及喜好。这对我的身份转型很有帮助。现在我每天还是要看一大堆的比赛录像,这倒是和球员时期的我非常相似。”
莱恩-霍林斯:“对我来说,竞争性是最大的相似点。我上电视做解说的时候,我要展现出自己的竞争性。我在这个领域就是全明星。我不会因为刚涉足这个领域便自鸣得意。解说就是一场动嘴皮子的战争。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我想在这方面做到最好。我希望自己能用精彩的解说娱乐大众。我可不是来闹着玩玩的。我也不是要故意吓唬你。我得养活我的孩子。我自己也要过日子。也许你在NBA挣了大钱,但我呢?我打球的时候没有挣过什么大钱。所以我需要在解说领域做到非常非常好。我得上班。我知道很多全明星球员顶着头上的光环,他们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我呢?我需要做到最好才可以保住饭碗。我不会在解说过程中摆出一副‘大爷我打过十年职业篮球’的神情。我会用实习生的心态做解说。为了做好解说,我需要了解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为了能留在解说行业,我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昌西-比卢普斯:“其他解说员经常会给我带来启发,我会试着从他们身上学到新招式(并向他们看齐),而我当年在NBA打球也会这么做。我经常学习的一个榜样就是胡比-布朗。我认为所有人都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就算你之前根本不懂篮球,只要你听过老爷子的比赛解说,你就会对篮球比赛有一定的认知。他会把场上的一切向你解释清楚。我还很欣赏马克-杰克逊,他的解说也很出色。格雷格-安东尼是另一个我敬仰的对象,我很喜欢听他的解说。前NFL球员安东尼-“布格”-麦克法兰,目前他常在比赛中担任特约评论员,他的解说很棒,我也很喜欢听。在体育解说圈子里,我有太多敬仰的对象、有太多要学习的地方了。”
莱恩-霍林斯:“我认为两者相似的地方还有一处,那就是你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另外,当我还是职业球员时,我总会找那些实力更好的球员,向他们取取经。我会试着去分析他们,‘是什么让你变得这么好呢?哦,原来是这项技能让你变得更出色了。我得学一学这项技能。’如果我能从成功人士那里学到成功以及失败的经验,那么我将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我会试着模仿他们的打球方式,同时也会加入我自己的理解。但是当你上电视做解说之后,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怎么说。他们只会把工作任务派给你,你要是完不成,那你就别干了。他们会找个人来替代你。过去我在打球的时候,我不会仔细研究某个无名小卒,我也不会模仿他们的打球方式。如果你真心想要变得更好,那你就必须以科比-布莱恩特、勒布朗-詹姆斯等人为榜样。你得搞清楚他们因为做了什么才会变得这么出众。我过去就是做的这种事(现在我依然坚持这么做),我会以优秀解说员为榜样,从他们身上学习新知识。”
解说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地方是什么?
多米尼克-威尔金斯:“我认为最难的地方在于条理清晰地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复述出来。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和朋友们一起聊篮球。当我面对镜头时,我要进行一定的调整,要试着去迎合观众,而这并非易事。你需要确保自己时时刻刻都在用正确的方式解释情况。另外我需要确保自己在解说的时候不会说漏嘴(因为我还在老鹰高管层任职)。这些事做起来都不容易。我要做的就是在上电视的时候调整自己,让自己看上去表现得很自然。”
昌西-比卢普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解说,那么你就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为了做好准备,我都记不清自己当初做过多少调查。而且每次比赛解说都会在电视上直播,所以你需要成为一名通才,始终清楚自己要说些什么。你在解说的时候是没有重来一遍的机会的。”
莱恩-霍林斯:“我注意到很多球员转型成为解说员后,经常会犯同一个错误。他们总是觉得只要自己能露个脸,观众们就会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兴奋异常,而这种情况放在他们以前的生活中就是常态。也许名声可以让你敲开解说行业的大门,但是你必须要为之付出努力,你要证明自己的解说实力。脱下球衣,解说席就是你的新战场。你不光要在解说席上露脸,你还要在解说中投入精力。”
马特-布拉德:“最开始的时候,当解说确实很困难。我每次解说比赛前都会非常紧张。我还记得那会儿刚开始在电视上解说火箭比赛的时候,只要镜头对准我,我就变得很紧张。作为一名菜鸟解说员,我体验到的这种紧张情绪让我回想到了自己还是菜鸟球员的那个年代。无论你在NBA是当球员、教练还是解说员,你必须要对NBA的各类篮球知识有最基本的了解。然而球员的球技和解说员的解说技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通过大量的练习才终于学会了这些解说技巧、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解说员。我需要在准确无误地表达内心想法的同时尽量做到简洁,而且还要在镜头前表现得足够自然。要想让自己的声音以及表情达到这一标准,你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过去的打球经历让我对NBA有了最基本的认识,但是解说技巧和打球技巧相比完全是另一码事,这种事情过程并不轻松。我觉得很多球员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身份转换的差异以及难度之大)。”
卡隆-巴特勒:“你需要把篮球比赛的解说变得足够通俗易懂。当我在解释某个事物时,我会努力让孩子们以及那些不看篮球的人都听得懂。这就好比是你在大学里上过的研讨课。你希望让所有人都听得懂你的话,你希望每个人都会这么想,‘哦好的,你这段话说得很有道理。’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你希望让每个人都能听得懂你想要说的那些信息。”
昌西-比卢普斯:“我打球那会儿,每次接受记者采访都会给出很长的回复,因为我想尽可能地讲清楚我的想法。如今当了解说,我不能再这么发表长篇大论了。当我需要对比赛进行分析时,我需要三言两语把问题讲清楚,然后把时间留给下一个分析员。这对我来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为我过去说话总是滔滔不绝。说实话,我在这方面还需要继续下功夫。”
马特-布拉德:“解说员要想搞清楚球迷们关心的是什么,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我常做的一项练习就是观看大量冰球比赛。我一直都是NHL比赛的路人粉,所以我会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qijunrb.com/dxdm/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