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多米尼克国 >> 国家气候 >> 正文 >> 正文

昱见五颜六色的世界国旗,为何却唯独少了这种颜色

来源:多米尼克国 时间:2022/8/3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旗,颜色可谓五花八门,从赤橙黄绿青蓝黑白几乎样样,但不知你是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如此众多的国旗中,唯独没有紫色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各国国旗,赤橙黄绿青蓝黑白都有,却唯独少了紫色。首先,各国不拿紫色做国旗,绝不是因为嫌它不好看,恰恰相反,紫色在大多数国家都有“高贵”的意思,而紫色很少用于国旗以至于任何旗帜的原因也正在于此。紫色不仅“高贵”,而且“真贵”——贵到人们不舍得拿它染旗子。在现代工业成熟以前,人们给织物染色主要是通过天然矿物,其它颜色制取的方式都较为多样,而唯独紫色,在西方从古典时代到18世纪的多年中,其制取方式只有一种。紫色染料的来源,要追溯到古老的腓尼基城市泰尔(位置大概是现在的黎巴嫩)。泰尔的居民习惯从一种海螺中提取紫色染料,而要获得这种染料,必须先从海岸上找到数千只这种海螺,打开它们的壳,然后从它们的腺体提取黏液。当这种黏液暴露在阳光下,就会发生魔幻的事:首先黏液变成白色,随后变成黄绿色,接着转红,最后变成深层的紫色。这种紫色也就是后人所称的「泰尔紫」(TyrianPurple)。你应该想像得出来,这个过程会有多费时、费工。更要命的是,需要数千只海螺才能生产出大概一克的颜料,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克上好的紫色染料,其价值竟然相当于一克黄金。紫色染料的昂贵在欧洲造成了很多社会现象,比如在拜占庭帝国,紫色成了皇家的专用颜色,皇帝一般穿紫袍,而出身高贵的拜占庭贵族则被称为“紫生”。而同时代的西欧则更为悲催——原本罗马教廷枢机主教的袍子必须是紫色的,但在与盛产紫色染料的拜占庭帝国闹翻后,就连富裕的罗马教廷面对直线飙升的紫色布料价格也望洋兴叹,万不得已,只能拿红色来滥竽充数,于是“紫衣主教”不得不变为了后世更著名的“红衣主教”。

久而久之,紫色的昂贵属性在人类的文化心理上也产生了强烈投影。紫色被认为天生带有高贵、皇家、神圣等属性,象征着皇权和教权,英语中甚至有专门的“RoyalPurple”(皇家紫)来强化这一印象。

这种现象直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才得到改观。年,英国化学家威廉珀金在一次制取治疗疟疾的奎宁的实验中,误打误撞地发现了首个苯胺染料——苯胺紫。从此,紫色染料的价格大幅下降,人们终于不用为了制紫色染料而折腾海螺了,而威廉珀金也因为解决了这一千年难题,获封爵士。

威廉·珀金爵士

然而,尽管紫色在19世纪后半叶逐渐普及,它却无法再挤进国旗的行列了,因为此时大多数民族的代表色已经定型。而紫色所代表的皇权、教权,也正是其后时代中被历次革命所打倒的对象。正因如此,这种曾在中古时代被视为最高贵、最神圣的颜色,到了近代以后反而变得无人问津了。

东加勒比小国多米尼克是目前唯一在国旗上使用紫色的国家——虽然也只有那么一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昱)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qijunrb.com/gjqh/1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