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杏坛文化昨天
高校教育
公办
权威
专业
江西省教育厅直属单位
江西高校出版社
全资公办培训机构
每日一练
1.下列关于建构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认为学习是主动构建的社会性过程,也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过程
B.知识具有高度的客观性和确定性
C.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D.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学习观、学生观、认识观
建构主义包括知识是不固定的、包括相应的学习观和学生观。A项:主动构建社会性过程是正确的,刺激-反应是行为主义,故A项不选。B项:客观性和确定性说明知识是固定好的,认知主义强调知识很重要而且要主动学习。并且主动学习特别强调知识是客观的、确定的,这是认知学派的观点。但是在建构主义之中,知识是不固定的、是主观的,知识可能现在学了明天就可能是谬论了。B项:也不正确。C项:教学本身不是传递知识,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是不确定性的体现。C项:正确。D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学习观、学生观、学习观,没有认识观。
2.万老师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人,那么万老师最有可能提倡的学习观是()
A.主动建构
B.情境性
C.认知——结构
D.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万老师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是知情统一的观点,知情统一的教学观是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当中特别强调知情统一的教学观。故直接选D项有意义的自由学习。A项:是建构主义。B项:如果强调学习要具体情境具体分析,是建构主义的观点。C项:是认知结构说或者认知发现说,是布鲁纳提出的认知流派。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类,这句话属于()。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间接远景动机
社会意义分类,可直接选C项,只有C项是社会意义分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强调自己的发展。A项:内部学习动机强调的是内部需要。B项:外部学习动机是强调外部的诱因。D项:间接远景动机强调比较远,而且是由外部的东西引发出来的。
4.班主任李老师在问小明为什么没有考好时,小明说:“这次题目太难了,而且自己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考试的时候非常地困,所以没有考好。”根据韦纳归因理论,导致小明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包括()。 1外部的不可控 2内部的不可控 3内部的不稳定
A.1 B.12 C.23 D.
“题目太难”是任务难度,“没有睡好”是身心状况。身心状况是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1、外部的不可控是任务难度。2、内部的不可控是身心状况。3、内部的不稳定还是身心状况。故全选。
5.在我们小时候学习英语时,有的启蒙老师会告诉我们“Hello”可以用汉语中“哈喽”来标注,这样记忆比较迅速。然而,当我们接触到英语的音标学习时候会发现,“Hello”并不是读成“哈喽”,但是此时我们已经很难去让自己按照正确的发音去读,反而是牢牢地记忆为“哈喽”。按照迁移的结果划分,此时英语学习和汉语学习之间产生了()。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一般迁移
英文字母是读“Hello”而不是“哈喽”,但是很难去改变了,这产生的是消极的作用,是负迁移。故本题直接选B项。A项:正迁移指的是产生的积极的作用。C项:水平迁移是指概括程度是相同的。比如说:学了凸透镜在学凹透镜,这是水平迁移。D项:一般迁移是指先学一般的原理,再把原理迁移到具体的情景、案例当中,也叫做普遍迁移。
6.小明的班主任经常告诉同学们,数学和物理就好比人的左右腿。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在一次演讲中曾说过“物理就是几何”。所以在初一,一定把数学学好,打牢数学的基础,到了初二学习物理就会相对很轻松。班主任的这种观点印证了()的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B.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
C.经验类化说(贾德)
D.关系转化说(苛勒)
物理和数学之中都有几何,是共同要素。直接选B项共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以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为共同代表。A项:形式训练说强调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或者智力,通过非常痛苦的过程培养能力。代表人物是沃尔夫。C项:经验类化说,原理的概括程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迁移。贾德用水下击靶实验证明了经验类化说。本题主要说成分上有相同的,数学包括几乎,物理就是几何,故本题选B项。D项:苛勒的关系转话说就强调在迁移的过程中不是成分而是关系进行转化。
7.世界首席记忆大师多米尼克在其著作《我最想要的记忆魔法书》中,提出的“路径记忆法”,所谓路径记忆法,就是预先要在大脑中,建立自己的一条路径,接着把自己想要记忆的东西放到这条路径上你所熟悉的10个点,即“记忆桩”,这些就是存放片段记忆信息的地方。将这些点通过逻辑关系,运用自由联想法,将这一知识点与记忆桩发生互动,讲一个故事,产生连接,借此记忆知识。这种记忆的方法在学学习策略中应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利用策略
“路径记忆法”即位置记忆法,把所有东西分成路径,这个路径就是我们所说的位置记忆法,属于学习策略当中认知中的精细加工,有很多记忆术,题干中是位置记忆法,故本题选B项,考查的是具体的体现。A项:复述策略强调是简单实际类的东西。C项:组织策略是形成相应的图表和数据、图形的形式,或者是归类。D项:资源利用策略是属于资源管理中的资源利用,比如说:教师利用工具书、字典等。
8.在知识的表征存储中,()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A.命题 B.概念 C.表象 D.图式
本题是书中的原话。图示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图式是指我们所说的认知结构。这道题的知识点在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包括命题、概念、表象、图示等等。A项:命题是指包括表征和概念的最小意义的单元。比如说:有一道判断题: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命题。B项:概念是本质属性和特征。C项:表象是我们在头脑中呈现的和我们世界相同的一个具体的形象。一般把表象进行精细加工,变成相应的想象的过程。
9.小红的妈妈50岁开始接触瑜伽,最开始的时候,必须跟着老师的动作一步步来,甚至必要的时候需要老师帮助其完成一些动作。经过一年的练习,小红的妈妈终于可以在自己家里听着音乐,一边回忆上课时老师的动作,一边完成一整套瑜伽动作。此时,小红的妈妈处于()。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模仿阶段
C.操作整合阶段
D.操作熟练阶段
在家听音乐的时候一边回忆上课时候的动作,还要一边完成整套的瑜伽动作,熟练是不需要回忆的。题干中小红妈妈的只要记忆方式是动觉,也就是运动的感觉和直觉。需要回忆、而且是一整套的,把很多东西结合在一起,所以是整合,故本题选C项。
10.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通过模仿榜样,获得了吃苦耐劳的人生态度,这属于()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同化
考查态度和品德的相互关系。它的发展阶段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A项: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B项:认同主要是和榜样保持一致。题干中是模仿榜样,获得吃苦耐劳的态度,已经获得了自己的一个个性特点、自己的观点和信念融为一体,故选内化而不选认同。
高校教育年教师招考线下培训课程
高校教育年教师招考线上培训
网络课程
高校教育年教师招考网课
公办、权威、专业
中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精讲活动内容
低至5折原价元现价元9月1日至9月18日优惠即将结束时间有限,欲报从速!报名热线
邓老师:
钱老师:
易老师:
杨老师:
刘老师:
胥老师:
密封线
长按扫码交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qijunrb.com/gjqh/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