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多米尼克国 >> 国家气候 >> 正文 >> 正文

新刊22种情感文本地图读吧,爱情

来源:多米尼克国 时间:2017/9/3

爱情的面目寄托在何种依据之上来呈现?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爱情?

想要什么样的爱情,也许比爱情本身的面目更让人迷恋。这和柏拉图在《会饮篇》中通过阿里斯托芬之口叙述的故事相似:爱情的欲望同对失去的结合的怀念联结在一起。

罗兰·巴特在他早年著述《写作的零度》中详解过一本法国19世纪爱情小说《多米尼克》。作者弗洛敏丁(EugeneFromentin)是一位非职业写作的画家,一辈子就写了这么一本小说,在法国文学史上却占了一席。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纪德甚至表示他要将此书放入“荒岛书单”,作为某一天随身带到荒岛打发余生的十大名著之一。法语地区之外的读者对该书可能知之不多。即便从罗兰·巴特文中读到其中片段,令人最感兴趣的不再是这本小说写了一个怎样动人的爱情故事——情节上《多米尼克》被指是“老套的受虐狂小说”——而是罗兰·巴特以小说主人公为例,做了这样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文本分析:

“多米尼克对玛德雷德的全部爱情来自‘古籍’。这是爱情文学中一个尽人皆知的主题。自从但丁使保罗和弗朗西斯卡的激情依存于兰斯洛特(Lancelot)和吉尼维尔(Guinevere)的激情以来;多米尼克惊奇地在他人书本中发现了自己的故事,他并不知道其爱情亦由此而来。”

借由小说主人公的故事,罗兰·巴特指出了一种爱情法则:一个人经历的爱情往往来自于对某一个或某一些爱情故事的“搬演”,而究其根源,这些故事通常又在文学上拥有同一古老母题。

罗兰·巴特

他提到的兰斯洛特,是12世纪亚瑟王传说中的“第一骑士”,他因为和王后吉尼维尔发生了爱情而不容于王国。这个骑士故事,数个世纪以来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而流传于西方。在上面那段引述中,它也被罗兰·巴特指称为西方爱情文学里“尽人皆知”的母题,包括但丁的《神曲》也从中汲取了叙事因素。

爱情的面目寄托在何种依据之上来呈现?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爱情?罗兰·巴特已经做了部分解答:爱情来自“古籍”。

这个答案其实早在12世纪神秘的《玫瑰传奇》的作者——“洛里斯的纪尧姆”那里已经提供过了。在他笔下,爱情想象是多部书的反映,这种反映又被经验的主观性变形了。也就是说,通过那些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之前早已存在的经典文本,我们辨认出,并信仰了一种自己“制造”的爱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

“搬演”则是对“制造”的另一种更浪漫的表述。从文本中“搬演”爱情的事例每个时代都在发生。《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少年维特之烦恼》……这类文本被“搬演”的地域跨度在20世纪之后已经超越了东方和西方。时间也不会成为“搬演”的阻隔。《红楼梦》里,宝、黛捧读元人“西厢”来互证心意,而宝、黛之间最终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金悼玉之爱,又成为后世几乎所有遭遇现实阻碍而无法实现的中国式爱情悲剧的母体。现代作家巴金在小说《家》中以觉新和梅表姐所做的故事摹写,就可视为这样一种典型的“搬演”。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但罗兰·巴特还提出过另一个概念,即“时代误差”。他指出:现代人可以努力按其时代来达至对一个几百年前的作品的理解,但由于写作和阅读之间的时间差距,又不得不面对一种理解的延误,甚而是扭曲。在这一点上,爱情和他论说的文学之物存在相似性。文学之物赋予爱情可见的形态和意义,爱情因而在文本中获得了一种双重存在:一方面它不可能不从属自己的时代,打上它的烙印;而另一方面,它又借助语词维度越过了时间的废墟,正如几百年前的古籍可以被现代爱情效仿。

本期爱情专刊选择以“文本”作为主题的初衷即部分来自于此。自年,本刊已经连续5年在情人节推出“爱情”专题:从《说吧,爱情》、《重塑爱情》、《不会说话的爱情》,到《天上的爱情,人间的婚姻》、《爱情七宗罪》,我们通过心理学、发生史以及一些真实的现实爱情故事来深入阐述“爱情”主题,也讨论过爱情和婚姻的关系。而这一次,我们试图将“爱情到底是什么”的永恒之问,依托于最能深刻烙印自己时代、却又最有可能超越自己时代的文学之物——经典文本。我们从不同大陆、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种族的名著里节选出22个精彩文本,小说、诗歌、戏剧或书简,浪漫主义、感伤主义或是现实主义,都放入了这一时空交错的情感文本地图,希望以阅读,再现人类爱情经验的精妙处和细微处。本刊记者在其后对文本所做的时代背景分析,以及对作家本人所经历的爱情的故事讲述,则在文本和现实之间,结构了一种想象爱情和实现爱情的对应与错位。

对文本的时间范畴,我们选择了18-20世纪。在这两百多年的空间中,于文明的剧烈动荡和爱情的混乱之间,欲望的毁灭性力量和秩序的法则之间,最有可能达成爱情书写的张力和多向呈现。“谁试图充分理解人的虚荣心,只有观察爱情的因和果”。对诱惑者的无尽赞赏,对激情最严厉的批评;将身体和精神合一,将身体和精神分离……爱情伦理的变化就交错在历史、权力、道德、宗教和社会风俗等内容的变化中。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本,将爱情再现为不同的类型,并且,“创造了新的感情、行为和自我表达方式”。

今年的《读吧,爱情》,也将是本刊爱情新专题“经典系列”的开端:文本——图像——音乐。在阅读经典文本之后,明年我们将邀请读者一起按图索骥,寻找那些隐匿在经典绘画中的爱情面目。

本期更多精彩

|封面故事|

二十二种情感文本地图:读吧,爱情(曾焱)

爱情的进程:文本的真实与现实的想象(蒲实)

歌德:束缚激情(周翔)

夏多布里昂,以“魅惑者”之名(曾焱)

乔治·桑:情信、母性与现代性(驳静)

勃朗特三姐妹笔下的爱情(龚融)

兰波:天才少年,不驯之爱(张星云)

背叛与形变: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爱情观(驳静)

毛姆小说中的女性爱情样本:腐蚀性和自由精神(驳静)

波伏娃:在”双重生活”中追求独立与自由(张星云)

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以及那个俄式爱情世界(张月寒)

茨维塔耶娃:垂直之爱(刘彭媛)

帕慕克:爱情,不止他和她(吴琪)

马洛伊·山多尔,一种真爱也无法溶解的壁障(孙若茜)

库切:探索那些失败的爱情(薛巍)

普拉斯:吟诵至死(孙若茜)

略萨:恋爱戏剧(周翔)

桑塔格:反对爱情被标签化(付婷婷)

纽约爱情地图(张月寒)

沈从文,一个“乡下人”的爱情书写(艾江涛)

“不算情书”:丁玲爱情里的自我寻找(周翔)

王安忆:爱情与生存法则(苗千)

川端康成:悲暖之爱(王睛颖)

村上春树:日式恋爱世界(张月寒)

|社会|

时事:“大周边”:中国视野里的中东(徐菁菁)

专访:别了,大陆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局(刘怡)

专访:精兵简政与强军之道——专访徐光裕少将(刘怡)

调查:杨冰之死和医学的局限(李翊、付晓英)

|经济|

市场分析:“6”时代倒逼改革?(谢九)

收藏:英国的老派收藏(李晶晶)

|文化|

艺术:中华花艺:迁想妙得别造灵奇(王晶)

文化:“张士超”背后:一支民间合唱团的心灵神曲(王丹阳)

艺术:无耻的语言(张宇凌)

艺术:一个数字化时代的艺术家和他的模拟考古(郭小晖)

音乐:一首不太普通的迪斯科(黑麦)

电影:国产动画电影:在及格线等待“爆款”(程磊)

电影:《美人鱼》,周星驰的幻想世界(李东然)

吃喝玩乐:陈滞冬和他的美食朋友圈(付晓英)

设计:藤本壮介的“未来森林”(钟和晏)

时尚:会讲故事的标签(杨聃)

书评:熟悉之物中的未知(维舟)

书评:一战解纷争(郑戈)

|专栏|

邢海洋:过路费

袁越:有机农业的重生

苗千:第九行星

张斌:假打与打假

宋晓军:美国在亚太的“军事资源荒

⊙文章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总第期,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qijunrb.com/gjqh/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