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9月27日下午,“文明对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论坛在曲阜尼山讲堂进行,来自韩国、亚美尼亚、多米尼克、泰国、斐济的驻华使节出席并发表讲话。已经在中国生活多年、对中国文化有着较深理解的亚美尼亚驻华大使谢尔盖·马纳萨良这样讲述他心目中的儒家文化圈。马纳萨良大使表示,儒家文化代表一种文化,可文化又不能全部概括它,它还代表了伦理,同时也是国家关系的一部分。“儒家文化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元素,它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同文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思想,既能在国家内部调整关系,对社会而言,还能延伸到自然界。”“儒家文化是古代文明延伸到现在的基石,儒家文化也存在着自己的一些信条,比如不能使用武力这一点对我们的现实依然存在重要意义。虽然这是中国文化基础的基础,但它的触角已经蔓延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国家与国家,人与人,社会与自然,甚至于我的回答不能完全回答我的理解。”来自“太平洋上的明珠”斐济的驻华使馆参赞锐迪什·辛格在谈到儒家文化时说,他对文化的理解是,文化是一个人的身份,是能够帮人们确定社会身份的框架,它影响着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如何生活。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文化与文化之间也有很多共同点。锐迪什·辛格说,此前有人给了他一本《论语精编》,他在开会之前读了几段,知道每一段都有很深刻的意义,所阐述的道理覆盖了人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如今,世界各地这样的教育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他认为如果将学习《论语》的学习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对下一代教育是非常有益的。锐迪什·辛格“《论语》中反复提及爱与尊重、和平与发展。”锐迪什·辛格说,这些在当下的中国也能体现出来。中国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农村人口脱贫,并且不断地对外开拓交流,这些都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更明朗的未来。他还表示,会把孔子的这些思想带回斐济,用来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希望孔子的思想能够在世界各地更广泛的传播,成为处理更多国际关系的一种指导方案。年恰逢中韩两国建交三十周年,9月初,“中韩文化交流年”开幕式在韩国首尔举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韩两国在儒家文化方面将展开怎样的交流与合作?韩国驻华使馆参赞兼驻华文化院院长金辰坤阐释了交流的必要性,“中国和韩国一衣带水,尤其是和山东隔海相望,山东对韩国来讲也是最近的中国省份,而且韩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儒家文化一直在韩国处于支配地位,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的国家。”韩国驻华使馆参赞兼驻华文化院院长金辰坤金辰坤认为孔子对全世界的影响怎么强调、怎么歌颂都不为过,“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思想解放的时代,是新的思想萌动的时代。儒家的‘儒’,由一个‘人’和一个‘需’构成,从字面来看就是‘人的需要’,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孔子说要有仁爱,要有区别于动物的礼,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对全世界的影响是怎么强调、怎么歌颂都不为过。”一直以来,中、韩两国的文化都是以儒家为基础,文化上的相通使得两国之间的交流格外密切,而在不久前,中韩两国又一次达成协议,将今年、明年定位“中韩文化交流年”,“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影响了活跃的交流,但明年中国会顺利举办冬奥会,中韩也将迎来建交三十周年,孔子曰‘三十而立’,我们两国也将借着这些契机,在‘而立之年’通过儒家文化这一共享的文化为基础,迎来更加紧密的转折点,展开两国交流。”来参加论坛,金辰坤收获颇多,也为未来的交流埋下了种子,“比如虽然我们看的是同样的《论语》,山东和韩国的解释却有所不同,这就是一个交流点,对于重新深刻地理解和丰富儒家思想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马丁·查尔斯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是第一次来山东,初次前来他就成了山东的“粉丝”。他对山东的经济活力和文化深度表示赞赏和认同。在9月27日下午的“文明对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论坛上,马丁·查尔斯谈了他对山东的感受,表达了多米尼克将来与中国展开更多合作的期待。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首先谈了自己对山东的印象。他说,他曾经去过中国的很多省份,山东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山东是一个经济活力十足的省份,并且拥有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查尔斯说,山东是孔子的故乡,也是当下遍及世界的孔子学院的发源地。谈到孔子学院,查尔斯轻松说出了几个数据:“目前,世界各地共有所孔子学院,个孔子课堂,它们遍及全球个国家。”查尔斯开玩笑说,他的同事工作做得不够好,因为这已经是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了,为何才邀请他来?下了火车之后他观察到一个富足和充满活力的省份,认为这都体现了中国和山东省相关领导的远见卓识和执行力。查尔斯还说,从当下全世界都在进行的抗疫工作来看,山东省的病例数量非常之少,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果。当下,仍然存在的疫情阻断了很多国际交流。查尔斯表示,他希望疫情消失后,能够和中国恢复彼此的文化交流和往来,比如各国互派运动员学习交流,能够在更多层面交流和互鉴。“在这里,我感觉到非常舒服和宾至如归。”查尔斯说,如同在北京一样工作舒适,他体会到了山东人民的好客,很期待再次访问山东。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任晓斐徐敏编辑:赵珊珊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qijunrb.com/gjxz/1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