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托雷利(GiuseppeTorelli)《D大调小号协奏曲》片段,来自于美国音乐之声(古典乐队)年12月在旧金山举行的音乐会的现场实况,采用埃塞俄比亚的埃蒂安娜·罗杰(EstienneRoger)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原版录制,巴洛克小号演奏家是多米尼克·法维亚。
托雷利生于十七世纪,是最早的巴洛克风格作曲家,对同一时期的作曲家维瓦尔第、巴赫和亨德尔都有过较大影响。
正因如此,他的这首《D大调小号协奏曲》带有浓郁的巴洛克音乐的色彩,旋律华美流畅,呈现明快起伏的线条,小号与弦乐形成的复调清晰明朗,且与羽管键琴、琉特琴组成明暗对比的多旋律声部,共同奏响美妙的乐章。
乐队使用的乐器也具有时代的典型特征,巴洛克小提琴、大提琴、自然小号、大键琴和琉特琴,都可说是原汁原味、古色古香。
主角小号明显可以看出不同于现代小号,这种没有按键的小号称为自然小号,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小号的前身。视频虽没有提琴的特写镜头,但我们可从琴弓以及持弓姿势分辨出它们都是巴洛克时期的提琴。
那个时期的琴弓都短于现在的,而且弓尖细小瘦削,持弓都偏于上端。此外,演奏者都不像现在的管弦乐队一律坐着,他们是能站的就站绝不坐下。
再回到小号。小号的历史也很悠久,在古埃及的法老墓里就出土过小号。在巴洛克时期,因为小号音响壮丽辉煌、音色典雅璀璨,众多作曲家便为它创作了大量的协奏曲和奏鸣曲。遗憾的是缺乏阀键的自然号不能演奏半音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作品的表现力。
但是在这首《D大调小号协奏曲》片段中,因调性单一无须换号就能够充满活力地尽情演奏下去,使我们听到了最正宗也最优美的巴洛克小号音乐,实在是一件快事。
琴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ngqijunrb.com/zrzy/9223.html